同柳山和尚登落星寺
抵掌女娲前功捐,鍊石力尽还霣天。
怒飞十有八万里,掷陷彭蠡三重渊。
藏山于泽信有力,愚公欲移重万肩。
黄家亚夫更痴绝,漫向麟史求何年。
安知自分牛斗躔,天穴上当匡庐颠。
银河一塞□□□,至今飞流挂长川。
我来正逢槐火节,舣矶少系东吴船。
相携诗僧上佛阁,箕踞对酒淡其然。
渠闻舌挢若自失,子辨乃出邹衍前。
无书太古何所得,为言乌有先生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抵掌:拍手,形容动作。
- 女娲: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中曾炼石补天。
- 鍊石:炼石,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故事。
- 霣天:坠落的天空。
- 彭蠡:即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 三重渊:深渊。
- 藏山于泽:比喻事物隐藏得很深。
- 愚公:出自《愚公移山》的故事,比喻有毅力、不畏艰难。
- 黄家亚夫:人名,具体不详。
- 痴绝:极其痴迷。
- 麟史:指《春秋》,古代史书。
- 牛斗:指天上的牛宿和斗宿。
- 天穴:天空的缺口。
- 匡庐:指庐山。
- 银河:天河。
- 槐火节:古代节日,用槐木取火。
- 舣矶:停船靠岸。
- 东吴船:指来自东吴地区的船只。
- 诗僧:写诗的僧人。
- 箕踞:一种坐姿,两腿分开如箕。
- 舌挢:舌头翘起,形容惊讶。
- 邹衍:战国时期的著名辩士。
- 乌有先生传:指虚构的故事或传说。
翻译
在女娲补天前拍手,她炼石补天,但最终天空还是坠落了。愤怒地飞跃了十八万里,将石头掷入鄱阳湖的深渊。将山隐藏在泽中,确实有力,愚公想要移动它,重担万斤。黄家的亚夫更加痴迷,漫无目的地向《春秋》中寻求何年何月。他怎么知道自己的命运与天上的牛宿和斗宿相连,天空的缺口正对着庐山的顶端。银河一旦堵塞,至今仍有飞流挂在长河之上。
我来时正值槐火节,停船靠岸,少有东吴的船只。与诗僧一同登上佛阁,我们箕踞而坐,对酒畅谈,态度淡然。他听后惊讶得舌头翘起,仿佛自己失态,我的辩才超越了邹衍。没有太古的书籍,我们能得到什么?告诉他,这只是乌有先生的传说。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神话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和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中,“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故事被重新解读,与“银河”、“庐山”等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宏大的宇宙图景。诗人通过对这些典故的引用和想象,表达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