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子昭经历赴淮东

· 柳贯
严严御史府,荦荦聚英彦。 计今玉笋班,显者半郎掾。 居中密告猷,治外详论谳。 我游朝士间,闻谈辄心羡。 胡为三十年,负此一破砚。 子昭每相过,开口奇自见。 弘壁本不赀,况复加藻荐。 安能辞富贵,尚欲志贫贱。 平明借马出,向夕拥书倦。 去年参元火,可贺亦可唁。 端公坐南床,爱士诚眷眷。 屈君廉访幕,首路走淮甸。 生平书檄手,妙在巧裁剸。 谁无扰狱市,勿使滋蔓延。 平反奉慈母,欢喜洁羞膳。 君子既得舆,小人将革面。 想当治曹暇,稍稍事游宴。 试茗蜀井冈,看花竹西院。 古思浩无边,新语时一转。 定怀京游旧,寄赠比黄绢。 交情二纪馀,此别良缱绻。 往时媚学侣,散若风蓬旋。 今我亦老丑,尚复把经卷。 分襟各回首,絮点杂花片。 重来都门道,迎子十乘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荦荦 (luò luò):众多、繁盛的样子。
  • 玉笋班:指朝廷中的优秀官员。
  • 告猷 (gào yóu):谋划、策划。
  • 论谳 (lùn yàn):讨论、审定。
  • 弘壁:宏大的墙壁,比喻宏伟的志向或才能。
  • 不赀 (bù zī):无法估量,非常珍贵。
  • 藻荐 (zǎo jiàn):用文采来推荐,比喻以才华推荐人。
  • 治曹:指官府中的治事部门。
  • 扰狱市:指扰乱司法的行为。
  • 治外:指处理外部事务。
  • 平反:纠正冤屈,恢复名誉。
  • 得舆 (dé yú):得到车马,比喻得到官职或地位。
  • 革面 (gé miàn):改变面貌,比喻改过自新。
  • 治曹暇:处理公务的空闲时间。
  • 试茗 (shì míng):品茶。
  • 絮点:细小的花絮或花瓣。

翻译

御史府庄严宏大,聚集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如今朝廷中的优秀官员,半数以上都是郎官和掾吏。他们中有人秘密谋划,有人详细讨论审定。我在朝中听闻他们的谈论,总是心生羡慕。为何我三十年来,只背负着这一破砚台。每次子昭来访,总能自见其奇。宏伟的志向本就无法估量,更何况再加上才华的推荐。我怎能拒绝富贵,却仍想坚守贫贱之志。清晨借马出行,傍晚则抱着书本感到疲倦。去年参元火灾,可贺亦可悲。端公坐在南床,真心爱惜士人。委屈你进入廉访的幕府,首程前往淮甸。生平擅长写书信,巧妙地裁剪和剸制。谁没有扰乱司法的行为,不要让它滋长蔓延。纠正冤屈,让慈母欢喜,清洁羞涩的膳食。君子得到车马,小人将改变面貌。想象你在处理公务的空闲时间,稍稍参与游宴。尝试品茶于蜀井冈,观赏竹西院的鲜花。古思浩无边,新语时一转。定会怀念京城的旧游,寄赠比黄绢更珍贵。交情二十余年,此次别离实在缠绵。往时的学友,散如风中的蓬草。如今我也老丑,依旧手捧经卷。分别时各自回首,花絮和花瓣混杂。重来都门道,迎接你的将是十乘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感慨和对友人郭子昭的深厚情谊。诗中,“严严御史府,荦荦聚英彦”展现了朝廷的庄严与人才的荟萃,而“我游朝士间,闻谈辄心羡”则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向往。后文通过对郭子昭的赞美和对自己境遇的反思,展现了作者的谦逊与自省。诗的结尾,通过对别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柳贯

柳贯

元婺州浦江人,字道传,号乌蜀山人。受性理之学于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学不倦。于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无所不通。大德年间,以察举为江山儒学教谕。仕至翰林待制,与黄、虞集、揭傒斯齐名,称儒林四杰。既卒,门人私谥文肃。有《柳待制文集》。 ► 1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