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无疑将归延平留诗为别次韵二首
裘葛亦何事,为人司暑寒。
微哉一封垤,欲等嵩华看。
如将射变率,未免噎废餐。
我贫不自遂,早知行路难。
邂逅与君别,好怀讵能安。
为语南飞鸿,雪迹何时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裘葛:指皮衣和葛布衣,分别代表冬夏的衣物。这里比喻生活的变迁和适应。
- 封垤:小土堆。这里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嵩华:嵩山和华山,中国五岳中的两座,代表高大雄伟。
- 射变率:射箭时调整弓弦的松紧度以适应不同的距离,这里比喻适应变化的能力。
- 噎废餐:因为噎住而停止吃饭,比喻因小失大。
- 不自遂:不能自我实现,指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 行路难:比喻人生的艰难。
- 邂逅:偶然相遇。
- 好怀:美好的心情。
- 南飞鸿:指南飞的雁,常用来象征离别或远行。
- 雪迹:雪地上的足迹,比喻离别的痕迹。
- 漫:消失,消散。
翻译
皮衣和葛布衣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适应他人所需的暑寒。 微不足道的小土堆,却想要与嵩山华山相提并论。 如果想要调整射箭的变率,却可能因为噎住而停止吃饭。 我贫穷且不能自我实现,早已知道人生的路途艰难。 偶然与你相遇又要分别,美好的心情怎能平静。 请问南飞的雁啊,我们的离别痕迹何时才能消散?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和对离别的哀愁。诗中,“裘葛”与“封垤”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生活中微小变化的敏感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通过“射变率”与“噎废餐”的比喻,诗人揭示了适应变化与因小失大的矛盾。末句以“南飞鸿”和“雪迹”为喻,抒发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