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无疑将归延平留诗为别次韵二首
龟山载道南,伊阙无全书。
遁翁受李氏,一轨行众涂。
如人执蓍蔡,于物察鸢鱼。
至今表乡学,粹美不近迂。
得君羁旅中,滞念尽刊除。
讥评世亦有,鉴裁我岂虚。
唯应双剑光,贲子幽贞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龟山:指龟山先生,即宋代理学家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
- 载道南:指杨时将程颢、程颐的理学传至南方。
- 伊阙:指伊川先生,即程颐,字正叔,洛阳伊川(今属河南)人。
- 全书:指程颐的著作《伊川易传》。
- 遁翁:指隐居的学者。
- 李氏:指李侗,字愿中,号延平,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是朱熹的老师。
- 一轨行众涂:比喻学问贯通,不拘一格。
- 蓍蔡:蓍草和蔡草,古代用于占卜的两种草。
- 鸢鱼:指《诗经·小雅·鹤鸣》中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比喻观察事物细微。
- 表乡学:指在乡里讲学。
- 粹美:纯粹美好。
- 近迂:接近迂腐。
- 得君:得到你的帮助。
- 羁旅:旅居在外。
- 刊除:删除,消除。
- 讥评:批评,评论。
- 鉴裁:鉴别,评判。
- 双剑光:比喻两位学者的光辉。
- 贲子:指谢无疑,诗中的“君”。
- 幽贞庐:隐居的住所。
翻译
龟山先生将道学传至南方,伊川先生的《易传》却没有完整的流传。隐居的学者接受了李侗的学问,他的学问贯通,不拘一格。就像占卜者用蓍草和蔡草来预测,观察事物细微如同鸢飞鱼跃。至今在乡里讲学,其学问纯粹美好,不近迂腐。在旅途中得到你的帮助,我的滞涩想法都已消除。虽然世上也有批评的声音,但我的鉴别评判并非空虚。只有你我两位学者的光辉,才能照亮你隐居的住所。
赏析
这首诗是柳贯对谢无疑的赠别之作,表达了对谢无疑学问的赞赏和对分别的不舍。诗中通过对龟山先生、伊川先生等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理学传承的重视。同时,诗中“一轨行众涂”、“鉴裁我岂虚”等句,体现了作者对学问的独立见解和自信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也展现了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