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少府挽词

兰杜摧芳不待秋,令人洒泪怨灵修。 门前吊客多青眼,堂上孀亲半白头。 共说才华为众许,岂期仁义是身雠。 一杯冥寞重泉土,野老相传说故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兰杜:兰草和杜若,都是香草,常用来比喻君子或才德之士。
  • 摧芳:凋谢,比喻人的早逝。
  • 灵修:指神明,这里可能指天意或命运。
  • 吊客:前来吊唁的客人。
  • 青眼:指正视,表示尊重或重视。
  • 孀亲:寡妇,这里指诗中人物的母亲。
  • 半白头:头发半白,形容年老。
  • 众许:众人所称赞。
  • 身雠:自身的仇敌,这里指不幸的命运。
  • 冥寞:指死亡后的寂静。
  • 重泉:指坟墓。
  • 野老:乡村的老人。
  • 故侯:已故的贵族或官员。

翻译

兰草和杜若还未等到秋天就凋谢了,这让人不禁泪流满面,怨恨那不可捉摸的命运。门前聚集了许多前来吊唁的客人,他们都以尊重的眼光看待这一切。堂上的寡妇母亲,头发已经半白,显得格外憔悴。大家都说他的才华被众人所称赞,哪里想到仁义竟成了他不幸的命运。一杯酒,献给那寂静无声的坟墓,乡村的老人们还在谈论着那位已故的贵族。

赏析

这首挽词通过描绘兰杜的早凋、吊客的青眼、孀亲的白头等意象,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诗中“兰杜摧芳不待秋”一句,既是对逝者才华的赞美,也是对其早逝的惋惜。后文通过对逝者生前才华与仁义的赞扬,以及对其不幸命运的哀叹,进一步加深了挽词的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元代诗人段成己的文学功底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段成己

金稷山人,字诚之,号菊轩。段克己弟。哀宗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簿。入元不仕。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