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沧蟾
沧溟接云水皆立,鼋鼍赑屃蟾蜍泣。
珊瑚声碎海若愁,犀角香消桂娥浥。
蟾为影兮沧为形,都将皎洁同清泠。
九霄倒下湛虚白,万古直上涵空青。
逝邪亏邪复何有,不抵生前一杯酒。
海枯月没双眼月,始识人间亡是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沧溟(cāng míng):指大海。
- 鼋鼍(yuán tuó):古代传说中的大龟和大鳖。
- 赑屃(bì xì):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龟,有齿,力大,能负重。
- 蟾蜍(chán chú):指月亮,因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
- 海若:海神。
- 桂娥:指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宫仙女。
- 皎洁:明亮洁白。
- 清泠(qīng líng):清凉。
- 湛虚白:深邃的白色。
- 涵空青:包含着天空的青色。
- 逝邪:消逝的事物。
- 亏邪:缺失的事物。
- 亡是叟:指虚无的人。
翻译
大海与云水相连,仿佛都站立起来,巨大的龟鳖和蟾蜍在哭泣。 珊瑚的声音破碎,海神感到忧愁,犀牛角的香气消失,嫦娥也被湿润。 蟾蜍是影子,大海是形体,它们都共同展现着皎洁和清凉。 九霄云外倒映出深邃的白色,万古长空直上包含着天空的青色。 消逝了,缺失了,还有什么呢?不如生前的一杯酒。 海枯月落,双眼望月,才认识到人间没有这个老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大海、云水、神兽和神话人物,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神秘的宇宙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元素和生动的意象,如“鼋鼍赑屃蟾蜍泣”和“珊瑚声碎海若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宇宙浩瀚的深刻感慨。结尾的“不抵生前一杯酒”和“始识人间亡是叟”更是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虚无和对现实生活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