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纪行诗同吕仲实宿城外早行
居庸古关塞,老我今见之。
天险限南北,乱石如城陴。
朝光映苍翠,征袖凉飔飔。
涧谷四十里,崖峦争献奇。
禽鸟鸣相和,草木蔚华滋。
佛炉架岩上,疏泉汇清池。
民居亦棋布,机硙临山陲。
清幽入行李,缓策遂忘疲。
黄屋年年度,深仁育黔黎。
从官多名儒,山石遍题诗。
伊余备史属,斐然愧文辞。
矧兹中兴运,歌诵职所宜。
皇灵符厚德,岂曰恃险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居庸:古地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北,是古代的军事要塞。
- 城陴(pí):城墙的垛口。
- 飔飔(sī):凉风。
- 黔黎:指百姓。
- 斐然:形容文采华美。
- 矧兹(shěn zī):何况这。
- 险巇(xī):艰险崎岖。
翻译
居庸是古代的关塞,如今我终于亲眼见到它。天险分隔南北,乱石如同城墙的垛口。早晨的阳光映照着苍翠的山色,征途上的凉风拂过衣袖。涧谷长达四十里,崖峦争相展现它们的奇美。禽鸟的鸣叫相互和谐,草木茂盛充满生机。佛寺建在山岩上,泉水汇聚成清澈的池塘。民居也像棋子一样分布,水磨临靠在山边。清幽的景色伴随着行旅,我缓缓策马,竟忘记了疲劳。皇帝每年都会来此,深厚的仁德滋养着百姓。随行的官员中有很多名儒,山石上遍布着他们的题诗。我作为史官,文采华美却感到惭愧。何况这中兴的时运,歌颂是职责所在。皇家的灵德与厚德相符,岂能只依赖天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行经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古关塞的雄伟与自然的和谐。诗中“天险限南北,乱石如城陴”凸显了居庸关的地理重要性,而“朝光映苍翠,征袖凉飔飔”则传达了清晨的宁静与凉爽。后文通过对山川、禽鸟、草木的描绘,以及对人文景观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宁、文化繁荣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