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文年归严陵

高士声名正蔼如,去年承诏赴公车。 玉堂久待欧公学,金匮深藏太史书。 华服归来惊野鸟,竹竿留得钓江鱼。 风帆好借春涛便,重访桐君旧隐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蔼如:和蔼可亲的样子。
  • 承诏:接受皇帝的命令。
  • 公车:古代官府的马车,也指官府的征召。
  • 玉堂:指翰林院,是古代文官的高级机构。
  • 欧公学:指欧阳修的学问,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 金匮:古代存放重要文书的金属箱子。
  • 太史书:指史官所编纂的历史书籍。
  • 华服:华丽的衣服。
  • 竹竿:钓鱼用的竹制工具。
  • 桐君:指隐士,桐树下隐居的人。

翻译

高士的名声和蔼可亲,去年你接受皇帝的命令前往官府。 在翰林院久等学习欧阳修的学问,深藏金匮中的太史书籍。 穿着华丽的衣服归来,惊动了野鸟,用竹竿留下钓江鱼的记忆。 乘着风帆,借助春天的波涛,再次拜访桐树下隐士的旧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徐文年归隐的情景,通过对高士名声、官府经历、学问深藏、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徐文年高尚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中“玉堂久待欧公学,金匮深藏太史书”体现了徐文年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尊重,“华服归来惊野鸟,竹竿留得钓江鱼”则生动描绘了他归隐后的宁静生活。最后两句“风帆好借春涛便,重访桐君旧隐庐”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