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十咏东海朝暾

飞来峰高多白云,垑猿啼处夜将分。 三声忽向岭头度,一个真如峡口闻。 哀杂涧泉遥历历,清和萝月乱纷纷。 亭中白传曾留记,明日重来看刻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垑猿(chǐ yuán):传说中的一种猿猴,此处指猿猴的叫声。
  • 夜将分:夜晚即将过去,天将亮未亮之时。
  • 一个真如峡口闻:真如,佛教用语,指事物的真实状态或本质;峡口,峡谷的入口。这里指在峡口听到的猿声,仿佛触及了事物的本质。
  • 哀杂涧泉遥历历:哀杂,哀怨交织;涧泉,山涧中的泉水;遥历历,远远地清晰可闻。
  • 清和萝月乱纷纷:清和,清新和谐;萝月,藤萝间的月光;乱纷纷,形容月光斑驳,景象纷乱。
  • 白传: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文。
  • 刻文:刻在石壁上的文字或诗文。

翻译

飞来峰高耸入云,猿猴啼叫时夜色将尽。 三声猿啼忽然越过山岭,仿佛在峡口领悟了真谛。 哀怨与山泉声交织,远远地清晰可闻, 清新和谐的月光透过藤萝,景象斑驳纷乱。 亭中曾留下白居易的诗文,明日再来重读那石壁上的刻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飞来峰清晨的景象,通过猿猴的啼叫、山泉的流淌、月光的斑驳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中“三声忽向岭头度,一个真如峡口闻”巧妙地将猿声与佛教的“真如”概念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哲理的深刻感悟。结尾提到白居易的诗文和石壁上的刻文,既是对前人文化的致敬,也暗示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寻与思考。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