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钦叔屯种苜蓿

苜蓿能肥马,曾闻汉苑誇。 送迟讥艾子,见远感榴花。 既有躬耕地,宁辞著处家。 圣朝多雨露,不久在天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苜蓿(mù xù):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用作牧草和绿肥。
  • 汉苑:指汉代的皇家园林。
  • 送迟:指送别时感到时间过得慢。
  • 讥艾子:可能指某种讥讽或批评的话语。
  • 榴花:石榴花,这里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或离别的情感。
  • 躬耕地:亲自耕种的土地。
  • 著处家:安家落户的地方。
  • 圣朝:指当时的朝廷。
  • 雨露:比喻皇帝的恩泽。
  • 天涯:极远的地方。

翻译

苜蓿能够使马肥壮,曾听说汉代的皇家园林对此大加赞赏。送别时感到时间过得慢,讥讽的话语和石榴花让我感慨万分。既然有了亲自耕种的土地,又何必在意在哪里安家呢?在这样一个恩泽多多的圣明时代,不久之后,你将不再身处遥远的天涯。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苜蓿这一具体事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沈钦叔的送别之情。诗中,“苜蓿能肥马”一句,既是对苜蓿实用价值的肯定,也隐喻着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后文通过“送迟讥艾子,见远感榴花”等句,抒发了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最后两句则寄托了对友人未来能够得到朝廷重用、不再远离家乡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