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方舟过水西寺

我爱题诗水西寺,深潭白日有龙眠。 万山苍翠常飞下,六月炎蒸不到前。 肯为簿书苦羁束,且容杖屦恣攀缘。 老禅说偈如翻海,一个猿啼隔竹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水西寺:位于中国某地的寺庙,具体位置不详。
  • 深潭:深水池。
  • 白日:白天。
  • 龙眠:传说中龙在深潭中休息。
  • 六月炎蒸:形容六月的天气非常炎热。
  • 簿书:指日常的文书工作。
  • 羁束:束缚,限制。
  • 杖屦:手杖和鞋子,这里指行走。
  • 恣攀缘:随意攀爬。
  • 老禅:年老的禅师。
  • 说偈:念诵佛经中的偈语。
  • 翻海:形容声音或气势浩大。
  • 猿啼:猿猴的叫声。
  • 隔竹烟:隔着竹林的薄雾。

翻译

我喜爱在水西寺题诗,那里有一个深潭,传说白天有龙在其中安眠。四周的山峦苍翠欲滴,仿佛随时都会飞落下来,而那六月的酷暑却无法侵入这片清凉之地。我宁愿不被文书工作所束缚,只想让我的手杖和鞋子带我随意攀爬。年老的禅师念诵佛经的声音如同翻江倒海,而远处隔着竹林的薄雾中,传来猿猴的啼叫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水西寺的深厚情感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诗中,“深潭白日有龙眠”一句,既展现了寺庙的神秘,又赋予了自然以灵性。后文通过对“六月炎蒸不到前”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寺庙所在地的清凉与宁静。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愿被世俗的文书工作所累,渴望在大自然中自由行走。结尾处,老禅师的声音与猿啼声交织,增添了诗中的禅意与野趣,使整首诗充满了超脱与宁静的氛围。

唐桂芳

元明间歙县人,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唐元子。少从洪焱祖学。元至正中,授崇安县教谕,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辞不就。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有三。有《白云集》等。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