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恐唐突西施耳和游张公洞
人品东南第一流,几回徙倚豁吟眸。
雁鸿有信江淮晓,草木无言天地秋。
萧寺僧归灯影乱,秦楼人醉笛声愁。
当时记得传香使,鼍鼓逢逢催发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读:潜心阅读。
- 高昌佥宪公:指高昌地区的官员。
- 唐律:唐代诗歌的格律。
- 吟哦:吟咏。
- 造次:匆忙,仓促。
- 韩退之:韩愈,唐代文学家。
- 樊宗师:唐代诗人。
- 苏子瞻:苏轼,宋代文学家。
- 黄鲁直:黄庭坚,宋代文学家。
- 效颦:模仿皱眉,比喻不自量力地模仿。
- 唐突:冒犯,冲撞。
- 西施:古代美女,比喻美好的事物。
- 和游张公洞:与游张公洞的诗作相和。
- 徙倚:徘徊。
- 豁吟眸:开阔吟咏的视野。
- 雁鸿:大雁。
- 萧寺:寺庙。
- 秦楼:指妓院或歌舞场所。
- 传香使:传递香气的使者,比喻传递美好信息的人。
- 鼍鼓:鼍龙皮制成的鼓,古代用于军事或庆典。
- 逢逢:鼓声。
翻译
潜心阅读高昌佥宪公的十二首唐律诗,我喜爱它们清新雄浑的风格,仿佛是天然而成,非匆忙吟咏所能达到。韩愈仰慕樊宗师的文采,苏轼模仿黄庭坚的文体,正是因为他们有那样的才华,所以才能模仿得如此相似。我虽然也想模仿,但恐怕会冒犯到西施般的美好。我与游张公洞的诗作相和,诗中描绘了东南地区的人文景观,我多次徘徊以开阔吟咏的视野。大雁带来江淮的春晓,草木不言却见证了天地的秋意。寺庙中的僧人归来,灯影摇曳,秦楼中的人醉了,笛声带着愁绪。当时记得传递香气的使者,鼍鼓声声催促着船只出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高昌佥宪公唐律诗的赞赏与自谦之情。诗中通过对东南地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诗歌创作的敬畏。诗人的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前辈诗人的敬仰与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谦逊态度,以及对诗歌创作过程中灵感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