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恐唐突西施耳和游张公洞

犹忆诗成夺锦袍,传宣光禄赐香醪。 始知宦海梦初破,顿觉禅林味最高。 千里空濛皆雨露,万山起伏即波涛。 分明上界多官府,未必群仙领六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读:恭敬地阅读。
  • 高昌佥宪公:指高昌的佥事,宪公是对其尊称。
  • 唐律:唐代诗歌的格律。
  • 夺锦袍:比喻在诗会上获得优胜。
  • 光禄:官名,光禄寺的官员。
  • 香醪:美酒。
  • 宦海:比喻官场。
  • 禅林:指佛教寺院,也泛指修行的地方。
  • 空濛:形容景色迷茫。
  • 上界:指天界。
  • 六曹:古代官制中的六部,比喻高级官员。

翻译

我恭敬地阅读了高昌佥宪公的十二首唐诗,爱慕其清新雄杰,仿佛是天然而成,非临时吟咏所能达到。韩退之仰慕樊宗师的文采,苏子瞻模仿黄鲁直的风格,正是因为他们有那样的才华,所以才能模仿得如此相似。我虽然也想尝试模仿,但恐怕只会唐突西施,不自量力。这首诗是和游张公洞的作品。

我依然记得诗成后夺得锦袍的荣耀,传令光禄寺赐予美酒的恩宠。直到此时,我才真正领悟到官场如梦初醒,而禅林的修行生活才是最高境界。千里之间,雨露滋润,万山起伏,如同波涛。这分明是上界众多官府的景象,未必是群仙领导六曹的所在。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高昌佥宪公诗歌的赞赏,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禅林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宦海”与“禅林”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对世俗与精神追求的深刻认识。末句以“上界”与“群仙”作比,含蓄地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唐桂芳

元明间歙县人,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唐元子。少从洪焱祖学。元至正中,授崇安县教谕,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辞不就。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有三。有《白云集》等。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