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闰十二月二十七日:指农历闰年的第十二个月的第二十七天。
- 金瓯:古代用来盛酒的金属器皿,这里比喻国家的疆土完整。
- 沧海横流:比喻社会动荡,局势混乱。
- 鹄立:像鹄一样站立,形容整齐排列的样子。
- 白袍:古代官员或士人的服饰,这里指官员或士人。
- 崖州:古代地名,今海南省的一部分,这里可能指边远地区。
翻译
姓名为何会出现在金瓯之上, 沧海横流,混乱无序,难以收拾。 三百个白袍官员整齐地站立, 却有谁会回头望向遥远的崖州?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金瓯(国家)与沧海横流(动荡的社会),以及鹄立的白袍官员与无人回首的崖州,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动荡和官员们对边远地区漠不关心的忧虑。诗中“姓名何事到金瓯”一句,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动荡与官员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