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子宣尹郓城

· 宋褧
明时作邑重优游,我为斯人抱隐忧。 巨室昂昂张虎翼,奸民濈濈沸鱼头。 朝衙召集乡三老,幕邸趋承郡督邮。 利刃往年曾一试,知君谈笑已无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 作邑:指担任县令。
  • 重优游:重视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 巨室:指有权势的大户人家。
  • 昂昂:形容气势高昂。
  • 张虎翼:比喻势力扩张。
  • 奸民:指行为不正的民众。
  • 濈濈:形容声音嘈杂。
  • 沸鱼头:比喻混乱不堪。
  • 朝衙:指县衙。
  • 乡三老:古代乡村中负责教化的三位长者。
  • 幕邸:指官邸。
  • 郡督邮:指郡级官员,负责监察。
  • 利刃:比喻手段或策略。
  • 谈笑已无牛:形容轻松自如,不再有困难。

翻译

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担任县令的人重视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我为这个人抱有隐忧。有权势的大户人家气势高昂,像张开虎翼一样扩张势力,而行为不正的民众声音嘈杂,如同沸腾的鱼头般混乱不堪。在县衙召集乡村的三位长者,而在官邸则要趋承郡级的监察官员。曾经尝试过使用锋利的策略,现在知道你已经能够轻松自如地处理问题,不再有任何困难。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政治清明时期,一位县令在处理政务时的复杂情况和内心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巨室”和“奸民”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同时,通过“朝衙”与“幕邸”的对比,展现了县令在不同场合下的应对策略。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县令能力的认可,认为他已经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问题,显示了对其的赞赏和信任。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