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津暮泊

四山敛暝色,百虫沸哀声。 夜久月未出,川光虚自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收起,聚集。
  • 暝色:暮色,夜色。
  • :形容声音嘈杂,此指虫鸣声此起彼伏。
  • 哀声:悲伤的声音,此指虫鸣声听起来带有哀愁。
  • 川光:水面反射的光。

翻译

四周的山峦渐渐聚集起夜色,百虫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听起来带着哀愁。夜已深,月亮还未升起,但水面反射的光已经自然地明亮起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深沉。通过“四山敛暝色”和“百虫沸哀声”的对比,表达了夜色的降临和虫鸣的哀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后两句“夜久月未出,川光虚自明”则巧妙地利用月光未出而水面已明的自然现象,增强了夜晚的神秘感和诗意。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夜晚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

吴师道

元婺州兰溪人,字正传。工词章。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高邮县丞,调宁国路录事,迁池州建德县尹,皆有惠政。召为国子助教,寻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之成法。以礼部郎中致仕。有《吴礼部诗话》、《敬乡录》、《吴正传文集》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