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晋卿北山纪游韵

三洞金华北,苍苍夹径松。 泻空喷百涧,拔地立千峰。 林石敧还整,岩梯绝复通。 向田瑶草碧,隐树晚花红。 嵌窦推舟入,椒庭载酒从。 洗觥忙羽士,捧研喜山童。 陟岭惊逾峻,沿流竟莫穷。 千年杏仙鹿,两寺互僧钟。 擘裂森开峡,传闻旧化龙。 转霆奔雪浪,禜旱却玲珑。 水际朱藤荫,岩阿青桂丛。 亭荒馀磊磊,云出正濛濛。 兰若知何许,芙蓉复在东。 五盘随屈曲,一路听琤琮。 山断俄为野,湍平不见空。 暮房深榻静,朝磬小楼重。 传玩遗髹钵,兴嗟对殡宫。 拂衣登岭去,穿棘少人逢。 飞殿仍遥峙,重关故不封。 归寻草堂卷,坐恋水轩风。 两纪三人合,相看一笑中。 孤踪忻影逐,薄技愧才雄。 别袂分残雨,衡门翳野蓬。 后游宁未卜,思剧谩憧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洞金华北:指金华山中的三个洞穴。
  • 嵌窦:山洞。
  • 椒庭:指宫殿。
  • 洗觥:清洗酒杯。
  • 捧研:捧着砚台。
  • 陟岭:登岭。
  • 沿流:顺流而下。
  • 擘裂:裂开。
  • 禜旱:祈求免除旱灾。
  • 兰若:寺庙。
  • 五盘:五道弯。
  • 琤琮:形容水声。
  • 湍平:水流平缓。
  • 髹钵:涂漆的钵。
  • 殡宫:停放灵柩的地方。
  • 飞殿:高耸的殿堂。
  • 衡门:简陋的门。
  • 谩憧憧:形容思绪纷乱。

翻译

在金华山的三个洞穴旁,苍翠的松树夹道生长。百条溪涧从空中喷涌而出,千座山峰拔地而起。林中的石头倾斜又整齐,岩壁上的梯子断绝又相通。田野中的瑶草碧绿,晚霞映照下的树木花朵红艳。山洞中推动小舟进入,宫殿里载酒随行。忙于清洗酒杯的道士,喜于捧砚的山童。攀登险峻的山岭,顺流而下直至无尽。传说中的杏仙鹿,两座寺庙的钟声交相呼应。峡谷裂开森严,传闻中曾有龙化。汹涌的波涛奔腾,祈求免除旱灾却显得玲珑。水边的朱藤荫蔽,岩石旁的青桂丛生。荒废的亭子留下磊磊石块,云雾正缓缓升起。不知寺庙在何处,芙蓉花又在东方。五道弯路曲折,一路听着潺潺水声。山断后变为平野,水流平缓不见空旷。深邃的房间静谧,小楼上的磬声沉重。传玩着遗留的漆钵,对着殡宫叹息。拂衣登岭离去,穿过棘丛少有人迹。高耸的殿堂依旧遥远,重重关卡故意不封。归来寻找草堂的卷轴,坐在水边享受微风。两纪三人相聚,相视一笑中。孤独的踪迹欣喜有影子相伴,技艺浅薄愧对才华横溢。分别时留下残雨,简陋的门被野草遮蔽。未来的游历尚未预知,思绪纷乱不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金华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的壮丽与神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泻空喷百涧,拔地立千峰”等句,形象地描绘了山水的磅礴气势。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历史传说的追忆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哲理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吴师道

元婺州兰溪人,字正传。工词章。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高邮县丞,调宁国路录事,迁池州建德县尹,皆有惠政。召为国子助教,寻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之成法。以礼部郎中致仕。有《吴礼部诗话》、《敬乡录》、《吴正传文集》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