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昌平四诗居庸关

神京望西北,连山郁崔嵬。 百里达关下,两崖忽中开。 林霏递掩映,磴道随萦回。 岂知古燕塞,径以越与台。 夙闻弹琴峡,涧响逾清哀。 行行未及远,秋风涨黄埃。 翠华届榆林,丞相前驱来。 疾还惮迫险,顾瞻复徘徊。 惟天设限蔽,万古何雄哉。 抚迹思往代,键钥每自摧。 皇衢坦荡荡,来往无惊猜。 毡车正联络,怒辄奔春雷。 前趋见行殿,遥峙积雪堆。 腾凌万马驹,暮绕龙虎台。 愚生一何幸,获忝儒臣陪。 凭高未成赋,琐琐嗟微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神京:指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北京)。
  • 连山郁崔嵬:连绵的山脉郁郁葱葱,崔嵬形容山势高大。
  • 林霏:林中的雾气。
  • 磴道:山间的小路。
  • 越与台:越国和楚国的台阁,这里指古代的边塞。
  • 弹琴峡:地名,位于居庸关附近,因水声如琴声而得名。
  • 涧响:山涧的流水声。
  • 翠华:皇帝的仪仗。
  • 丞相前驱:丞相作为皇帝的前导。
  • 键钥:比喻关隘的控制权。
  • 皇衢:皇帝的行路。
  • 毡车:蒙古族的马车。
  • 怒辄奔春雷:形容马车奔驰的声音如春雷般响亮。
  • 行殿:皇帝的临时住所。
  • 积雪堆:指远处的雪山。
  • 龙虎台:地名,位于北京西北。
  • 愚生:作者自谦之词。
  • 获忝儒臣陪:有幸作为儒臣陪同皇帝。

翻译

站在大都城望向西北,连绵的山脉郁郁葱葱,高大雄伟。百里之外到达居庸关下,两边的山崖突然中开。林中的雾气相互掩映,山间的小路随山势萦回。谁知这古燕的边塞,竟是越国和楚国的台阁。早闻弹琴峡之名,山涧的流水声更加清脆哀婉。行走不远,秋风卷起黄沙。皇帝的仪仗到达榆林,丞相作为前导前来。急忙返回,担心险阻,回头观望又徘徊。只有天设的界限,万古以来何等雄伟。回想往代,关隘的控制权常常自毁。皇帝的行路坦荡荡,来往无忧无虑。蒙古族的马车接连不断,奔驰声如春雷般响亮。前趋见到皇帝的临时住所,远处是积雪的雪山。万马奔腾,傍晚绕过龙虎台。我何其幸运,有幸作为儒臣陪同。站在高处未能成赋,琐琐嗟叹自己的微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从大都出发,经过居庸关,到达榆林的旅程。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塞的壮丽与险峻。同时,通过对皇帝仪仗和行宫的描述,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和旅途的艰辛。诗末,作者以自谦之词表达了对能够陪同皇帝出行的荣幸,以及对自己才华不足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边塞风光,又抒发了个人情感,体现了元代边塞诗的特色。

吴师道

元婺州兰溪人,字正传。工词章。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高邮县丞,调宁国路录事,迁池州建德县尹,皆有惠政。召为国子助教,寻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之成法。以礼部郎中致仕。有《吴礼部诗话》、《敬乡录》、《吴正传文集》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