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蜡辞

· 宋褧
霞绡簇春笑红雨,曲江芳情恼游子。 郎君焰光高二丈,烧杀杏花三十里。 觞酣小驻庞姨家,莺歌溜玉铿红牙。 华裾飘麝鬓毫绿,上马行陪择婿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霞绡(xiá xiāo):指彩霞般的轻纱。
  • 红雨:比喻落花。
  • 曲江: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古代著名的游宴胜地。
  • 芳情:美好的情感。
  •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 郎君:对年轻男子的尊称。
  • 焰光:火光,这里比喻热情或气势。
  • 觞酣(shāng hān):饮酒尽兴。
  • 庞姨:可能是指某位女性的亲属或朋友。
  • 莺歌:黄莺的歌声,比喻美妙的歌声。
  • 溜玉:形容歌声圆润如玉。
  • 铿红牙:形容音乐声响亮。
  • 华裾(huá jū):华丽的衣襟。
  • 鬓毫绿:形容鬓发如绿丝。
  • 上马行陪:骑马同行。
  • 择婿车:古代女子选婿时乘坐的车辆。

翻译

彩霞般的轻纱簇拥着春天的笑容,落花如红雨,曲江的美景触动了游子的心弦。 郎君的热情高涨如火光二丈,烧得杏花三十里都失色。 在庞姨家小憩,饮酒尽兴,莺歌般的美妙歌声如玉般圆润,音乐声响亮。 华丽的衣襟飘着香气,鬓发如绿丝,上马同行,陪伴着女子选婿的车辆。

赏析

这首作品以春天的曲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游宴图。诗中“霞绡簇春笑红雨”一句,以绚丽的色彩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游子的情感。后文通过“郎君焰光高二丈”等句,形象地表达了郎君的热情和气势。整首诗语言华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