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翟志道家三琴翟年五十九以青阳县令引年盖高士也

翟公家三琴,粲粲金玉徽。 观其记中语,熟读令人唏。 玉徽落将家,蹴踏当床闱。 龃龉蛇蚹纹,手泽自淮淝。 金徽差小□,王生旧所遗。 生居湖山居,襜襜者深衣。 忆别三十年,老大减腰围。 又有墓中者,才德婉而微。 其初来薛氏,斲者识雷威。 薛亦乱离得,最后归林扉。 公云皆我友,爱比玉与玑。 昔公为县令,宁弃笏与绯。 胡此独不释,谓是古音希。 我尝听公弹,空斋坐忘饥。 松飙度落雪,竹日流清霏。 或时作龙吟,华玉吼朝曦。 或时岭猿叫,夜涧空霜飞。 或时呈浏亮,露鹤鸣江矶。 高情寄绝代,妙在神气机。 感深动恻恻,望洋见颀颀。 浮云琵琶筝,俗耳溷是非。 藉此罗酒肉,识者恒讽讥。 傥生盗蹠粟,宁死首阳薇。 周公不可作,孔子将安归。 猗猗林下兰,庶草联芬菲。 春天不得佩,岁晚还□叽。 请公操此曲,古道资凭依。 公坐默不应,面墙看蛜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粲粲 (càn càn):形容光彩夺目。
  • (xī):叹息。
  • 龃龉 (jǔ yǔ):不和谐,不协调。
  • 蛇蚹纹 (shé fù wén):像蛇腹下鳞片一样的纹理。
  • 手泽 (shǒu zé):手汗的痕迹,常用来指先人的遗物。
  • 淮淝 (huái féi):地名,指淮河和淝水。
  • 襜襜 (chān chān):形容衣服飘动的样子。
  • 深衣 (shēn yī):古代的一种衣服。
  • 浏亮 (liú liàng):形容声音清脆明亮。
  • 露鹤 (lù hè):指在露水中鸣叫的鹤。
  • 颀颀 (qí qí):形容身材高大。
  • 猗猗 (yī yī):形容植物茂盛。
  • 蛜蝛 (yī wēi):一种小虫。

翻译

翟公家中有三张琴,琴身光彩夺目,琴徽如金玉般璀璨。阅读琴上的记述,深感其言令人叹息。玉制的琴徽已落入他人之手,被践踏在床闱之间。琴身上的纹理不协调,如同蛇腹下的鳞片,这些琴身上的痕迹来自淮河和淝水之地。金制的琴徽略小,是王生所遗留。王生居住在湖山之间,身穿飘动的深衣。回忆起三十年前的离别,如今他的身形已不如从前。还有一张琴来自墓中,其才华和品德温柔而微妙。最初这张琴来自薛氏,制作它的工匠是雷威。薛氏也是在乱离中得到这张琴,最终它归于林扉。翟公说这些都是他的朋友,他爱它们如同珍宝。过去翟公曾是县令,宁愿放弃笏板和绯衣。为何唯独对这些琴不舍,因为它们是古音的稀世珍品。我曾听翟公弹奏,坐在空旷的斋中,忘却了饥饿。松风如落雪般吹过,竹影在清新的空气中流动。有时琴声如龙吟,华美的玉石在朝曦中吼叫。有时如岭猿的叫声,夜晚的涧中空灵的霜飞。有时如清脆明亮的露鹤鸣叫,江边的矶石上。高远的情感寄托在绝妙的琴声中,妙处在于神韵和气机。深感其感动人心,望见其高大身形。浮云般的琵琶和筝,混淆了俗耳的是非。借这些琴声来罗织酒肉,知者常以此讽刺。若生为盗蹠之粟,宁死也不食首阳之薇。周公不复作,孔子将何去何从。林下兰花茂盛,与草木共同芬芳。春天无法佩戴,岁末还自叹。请翟公操此曲,古道得以依托。翟公坐着沉默不语,面朝墙壁,看着小虫。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翟公家中三张琴的描述,展现了琴的历史和翟公对古琴的深厚情感。诗中,琴不仅是乐器,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情感的象征。翟公对琴的珍视,反映了他对古音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诗中的琴声被赋予了多种意象,如龙吟、猿叫、鹤鸣,展现了琴声的多样性和深远意境。通过对比浮云般的俗世音乐,诗人表达了对古道和纯粹艺术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古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致敬。

吴克恭

元常州人,字寅夫。好读书,以举子业无益于学,遂致力诗古文。诗体古淡,为时所称。有《寅夫集》。 ► 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