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楼为至上人赋
至公好楼居,揭以倚云名。
云虚不可倚,直欲观峥嵘。
歘尔山中起,油然石上生。
湿衣沾弱絮,过角弄轻英。
最觉凌霄迥,还看映日明。
逶迤成故事,凭藉足高情。
怀哉虞太史,题诗为刻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公:对和尚的尊称。
- 揭:标示。
- 峥嵘: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 歘尔(xū ěr):忽然。
- 油然:自然而然的样子。
- 弱絮:轻柔的柳絮。
- 轻英:轻飘的花瓣。
- 凌霄:高耸入云。
- 逶迤(wēi yí):曲折绵延。
- 虞太史:虞集,元代文学家、史学家。
- 刻楹:在柱子上刻字,指题诗留念。
翻译
至公喜欢住在高楼上,楼上标着“倚云”之名。云朵虚幻不可依靠,只是为了观赏山的高峻。忽然间山中云起,自然而然地在石上生出。轻柔的柳絮沾湿了衣襟,轻飘的花瓣在角落里玩耍。最感到高耸入云的遥远,还看到映日照耀的明亮。曲折绵延成了往事,凭借这些足以表达高远的情感。怀念虞太史,他为题诗刻在柱子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至公和尚所居高楼“倚云”的景象,通过云雾、山峦、柳絮、花瓣等自然元素,展现了高楼的幽远与超然。诗中“湿衣沾弱絮,过角弄轻英”细腻地描绘了云雾缭绕、花絮飘飞的景象,增添了诗意的美感。结尾提及虞太史的题诗,不仅增添了文化底蕴,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文人雅士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往昔文化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