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杂咏

· 宋褧
流珠声调锦琵琶,韦曲池台似馆娃。 罗袖舞低杨柳月,玉笙吹绽牡丹花。 龙头泻酒红云滟,象口吹香绿雾斜。 却笑西邻蠹书客,牙签缃帙费年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流珠声调:形容琵琶声如流珠般清脆悦耳。
  • 锦琵琶:装饰华丽的琵琶。
  • 韦曲池台:指京城的池台,韦曲是唐代长安城的一个地名,这里泛指京城。
  • 馆娃:指宫女或歌女。
  • 罗袖:舞女的衣袖。
  • 杨柳月:形容月光下的杨柳,也暗喻舞女轻盈的舞姿。
  • 玉笙:一种用玉装饰的笙,音色清脆。
  • 牡丹花:这里比喻笙声之美。
  • 龙头:指酒壶的嘴,形似龙头。
  • 红云滟:形容酒液如红云般美丽。
  • 象口:指香炉的出香口,形似象鼻。
  • 绿雾斜:形容香烟缭绕,如绿雾斜飞。
  • 蠹书客:指埋头苦读的书生。
  • 牙签:指书签。
  • 缃帙:浅黄色的书套,这里指书籍。

翻译

琵琶声如流珠般清脆,京城的池台宛如宫女的居所。舞女的罗袖轻舞,仿佛让杨柳间的月光都低垂了;玉笙的音色清脆,仿佛吹开了牡丹花。酒壶的龙头倾泻出如红云般美丽的酒液,香炉的象口吹出缭绕如绿雾的香烟。相比之下,西邻那位埋头苦读的书生,却只是在浪费年华于书本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京城夜晚的繁华景象,通过琵琶、舞女、笙声等元素,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欢乐。诗中“流珠声调锦琵琶”等句,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音乐和舞蹈的美感得以生动展现。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讽刺了那些只知埋头读书而不知享受生活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乐趣的追求和对书呆子式生活的批判。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