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二日宿七里寺书壁
微宦不适意,一身抱长忧。
况此凶歉年,饿者拥道周。
及物岂无念,越职非所尤。
博济古云难,劝分动成仇。
荒村走风雪,破寺寒飕飕。
中夜耿不眠,胡为此淹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微宦:小官。
- 不适意:不如意。
- 凶歉年:灾荒年。
- 饿者:饥饿的人。
- 道周:道路旁边。
- 及物:指对事物的关心。
- 越职: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
- 博济:广泛救助。
- 劝分:劝人分担。
- 动成仇:往往导致怨恨。
- 荒村:荒凉的村庄。
- 破寺:破旧的寺庙。
- 寒飕飕:形容非常寒冷。
- 中夜:半夜。
- 耿不眠:因忧虑而难以入睡。
- 淹留:停留。
翻译
作为一名小官,我感到非常不如意,心中充满了长久的忧虑。特别是在这个灾荒之年,饥饿的人们挤满了道路两旁。我怎能不对这些事物感到关心呢,但超出职责范围的行为并非我所应责怪的。广泛救助自古以来就是难事,劝人分担往往会导致怨恨。在荒凉的村庄中,我走在风雪中,破旧的寺庙里寒气逼人。半夜时分,我因忧虑而难以入睡,为何要在这里停留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作为小官的无奈与忧虑,以及对灾荒年份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诗中,“微宦不适意”直抒胸臆,道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凶歉年”、“饿者”等词描绘了灾荒的惨状,而“及物岂无念”则体现了作者的同情心。然而,“博济古云难”一句,又透露出救助之难,以及因救助而可能引发的复杂社会问题。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