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望日西山即景十二韵
朔土中元展墓辰,暂时从俗出重闉。
秋光萧飒无馀暑,野色虚明不动尘。
仙馆旧时通辇路,官沟佳处似江津。
郊扉亭榭皆沽酒,石岸湾埼半鬻薪。
见寺参差多白塔,逢僧络绎尽红巾。
凫茨映草花轻小,鸿芡遮萍大叶匀。
洁白芙蕖犹是夏,淡黄杨柳不如春。
偶随渔艇方游目,忽见龙舟却怆神。
金水河宽风掠面,玉泉山暗雨催人。
马蹄不惮平芜远,鸟语常因密树频。
可惜痴顽携子侄,未能放旷会亲宾。
茫茫世网谁堪约,负郭同为学稼民。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朔土:北方边远之地。
-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日,又称鬼节。
- 展墓辰:扫墓的日子。
- 重闉:城门。
- 虚明:空旷明亮。
- 辇路:古代皇帝车驾所经之路。
- 官沟:官府修建的水渠。
- 江津:江边的渡口。
- 郊扉:郊外的门户。
- 湾埼:弯曲的岸边。
- 鬻薪:卖柴。
- 红巾:指僧人。
- 凫茨:一种水草。
- 鸿芡:一种水生植物。
- 芙蕖:荷花。
- 怆神:悲伤。
- 金水河:河流名。
- 玉泉山:山名。
- 惮:害怕。
- 平芜:平坦的草地。
- 痴顽:愚钝。
- 放旷:放纵不羁。
- 世网:比喻社会的束缚。
- 负郭:靠近城墙。
- 学稼民:学习农耕的平民。
翻译
在北方边远之地,七月十五日是扫墓的日子,我暂时随俗出了城门。秋天的景色萧瑟,却无余暑,野外空旷明亮,没有尘埃。仙馆曾是皇帝车驾所经之路,官府修建的水渠美景如江边渡口。郊外的亭榭都用来卖酒,弯曲的岸边多半是卖柴的。看到寺庙参差不齐,多是白塔,遇到的僧人络绎不绝,都戴着红巾。水草中的凫茨映着轻小的花朵,遮盖着大叶均匀的鸿芡。洁白的荷花仍如夏日,淡黄的杨柳不如春天。偶然随着渔艇游览,忽然看到龙舟却感到悲伤。金水河宽阔,风吹过面庞,玉泉山在暗雨中催人前行。马蹄不怕远行,鸟语因密树频繁。可惜我愚钝,带着子侄,未能放纵不羁地与亲友相会。茫茫的社会束缚谁能约定,我们这些靠近城墙的学农耕的平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中元节扫墓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秋日的萧瑟与宁静。诗中“仙馆旧时通辇路,官沟佳处似江津”等句,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而“洁白芙蕖犹是夏,淡黄杨柳不如春”则通过对比,抒发了对季节变迁的感慨。结尾的“茫茫世网谁堪约,负郭同为学稼民”则透露出对社会束缚的无奈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