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实夫觐省回漳州

· 宋褧
赤岭坡前春日迟,杨柳桥下暮潮低。 闽中游子歌相别,天上故人书漫题。 茉莉吹香来竹户,麇䴥作队过松畦。 良田美树还家乐,昨日青林杜宇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觐省(jìn shěng):探望父母或尊亲。
  • 漳州:地名,今福建省漳州市。
  • 赤岭坡: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 茉莉:一种香花,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麇䴥(jūn lù):麇,即獐子;䴥,即麂,均为鹿科动物。
  • 松畦(sōng qí):种有松树的田埂。
  • 青林:青翠的树林。
  • 杜宇:即杜鹃,常在春天啼叫,声音凄切,常用来象征离别或思乡。

翻译

在赤岭坡前,春日似乎迟迟不至, 杨柳桥下,傍晚的潮水低低地拍打着岸边。 在闽中,游子们相互唱着歌告别, 天上的故人,书信随意地题写着。 茉莉花香飘来,吹开了竹门, 麇和䴥成群结队,穿过种满松树的田埂。 拥有良田和美景,回家的乐趣无穷, 昨日,青翠的树林中,杜鹃啼叫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里游子离别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途的向往。诗中“赤岭坡前春日迟”与“杨柳桥下暮潮低”形成了时间与空间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时光缓慢流逝的感觉。后句以茉莉花香、麇䴥过松畦等自然景象,进一步以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美好生活的怀念。结尾的“昨日青林杜宇啼”则巧妙地以杜鹃的啼叫,象征着离别的哀愁和归途的期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