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厄会:灾难、困厄之时。
- 阳九:古代术数家的学说,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内有旱灾九年,谓之“阳九”。后指灾难之年或厄运。
- 沉痾:重病。
- 阅岁三:经历三年。
- 苏卿:指苏武,汉代使臣,曾被匈奴囚禁十九年,在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
- 漠北: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的地区,古称“岭北”,历代常为匈奴、鲜卑、突厥等北方民族所居。
- 庾信: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因战乱被迫离开家乡,后在江南地区流寓,其作品多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多指江苏、浙江一带。
- 晴黛:晴朗天空的颜色,黛指青黑色。
- 湖光:湖面上的波光。
- 暮岚:傍晚山间的雾气。
-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时间短暂或周旋、应付。
翻译
灾难之年如同阳九的预言,我已病重三年。 像苏武在漠北吟唱,庾信在江南作赋。 山影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更加青黑,湖光与傍晚的雾气相连。 在艰难危险中,我的心无法舒展,短暂的时间内,我应付着一切,却无所愧疚。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厄运与病痛的交织,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无悔。诗中借用苏武和庾信的典故,暗示了自己虽处困境,但心志不移。山影与湖光的自然景象,既映衬了作者内心的沉静,也隐喻了时间的流转与人生的无常。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展现了作者面对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