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原庙龙津亭
龙德为天用,神功发地灵。
风行千里雨,气合两池星。
肸蚃通幽閟,昭融接混冥。
朝廷崇祀典,郡国载图经。
阖辟乾坤大,高深海岳宁。
祈禳端有自,黍稷肃惟馨。
古庙丹青画,威颜土木形。
红尘生澒洞,碧瓦见飘零。
野甸寒芜白,高原老树青。
江山馀胜概,党术有津亭。
望远云三岛,凭虚屋四楹。
衣冠存古制,翰墨表仪形。
珠浦光仍复,绡人织未停。
远孙来拜俯,遗事系瞻听。
志已期增饰,谁能与勒铭。
南阳吾独卧,西岭亦高扃。
不作南岩梦,难招楚泽醒。
题诗寄寥廓,感慨在郊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肸蚃(xī xiǎng):古代祭祀时所用的鼓声。
- 幽閟(yōu bì):深邃而神秘。
- 昭融(zhāo róng):光明照耀。
- 混冥(hùn míng):混沌未分的状态。
- 黍稷(shǔ jì):古代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这里指祭祀用的谷物。
- 馨(xīn):芳香。
- 澒洞(hòng dòng):空旷无边的样子。
- 绡人(xiāo rén):织绡的人,绡是一种轻薄的丝织品。
- 寥廓(liáo kuò):广阔无垠。
- 郊坰(jiāo jiōng):郊外的原野。
翻译
龙的神力被天所用,其神奇的功力发源于地之灵。风带来千里的雨水,气与两池的星辰相合。鼓声通达深邃神秘之地,光明照耀混沌未分之境。朝廷崇尚祭祀的典礼,郡国记载着图经。天地间的开阖变化巨大,海岳的高深宁静。祈求丰收自有其原因,祭祀用的谷物散发着芳香。古庙中画着丹青,威严的容颜如同土木所塑。红尘中生出空旷无边的景象,碧瓦上可见飘零的痕迹。野甸上的寒草泛白,高原上的老树依旧青翠。江山留下了胜景,党术之地有津亭。望远处的云似三岛,凭虚的屋有四楹。衣冠保持着古制,翰墨表现着仪形。珠浦的光依旧,织绡的人未停。远来的子孙来拜俯,遗留下的事迹令人瞻听。志向已期望增饰,谁能与之勒铭。南阳我独自卧,西岭亦高扃。不作南岩的梦,难以招回楚泽的清醒。题诗寄往广阔无垠之处,感慨在郊外的原野。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龙神庙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龙德为天用”、“肸蚃通幽閟”等,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对自然力量的赞美。同时,通过对古庙、祭祀、衣冠等细节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缅怀和对文化传统的思考。
吴当
元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
► 524篇诗文
吴当的其他作品
- 《 赠墨工侯务本次虞学士韵 其一 》 —— [ 元 ] 吴当
- 《 极高明亭诗为曾以敬作 》 —— [ 元 ] 吴当
- 《 竹枝词和歌韵自扈跸上都自沙岭至滦京所作 》 —— [ 元 ] 吴当
- 《 咸阳王功德诗 》 —— [ 元 ] 吴当
- 《 咏怀旧隐十五首 其七 》 —— [ 元 ] 吴当
- 《 凤冈隐居 》 —— [ 元 ] 吴当
- 《 杨公明徐志可贻诗次韵荅之 》 —— [ 元 ] 吴当
- 《 送人之西涧山长 》 —— [ 元 ] 吴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