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

· 吴当
烽烟寒转急,丧乱岁难休。 野老无家别,遗畦尽力求。 关河多骑气,江海自渔舟。 世事由天运,何须涕泗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点燃的烟火,这里指战争。
  • 丧乱:指战乱或灾难。
  • 野老:指乡村的老人。
  • 遗畦:指遗留下来的小块田地。
  • 骑气:指骑兵的气势,这里比喻战争的气息。
  • 江海:江河湖海,这里泛指水域。
  • 涕泗:眼泪和鼻涕,表示哭泣。

翻译

战争的烟火在寒冷中变得更加紧急,灾难和混乱的年份似乎永无休止。 乡村的老人已经没有家可归,只能在遗留下的小块田地里尽力耕作。 关隘和河流上弥漫着骑兵的气势,而江河湖海中则漂泊着渔船。 世事变迁都由天命决定,何须为此流泪哭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时期的凄凉景象,通过“烽烟”、“丧乱”等词语传达了战争的紧迫和人民的苦难。诗中“野老无家别,遗畦尽力求”一句,深刻反映了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生活困境。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认为一切都是天命所定,无需过度悲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天命的无奈接受。

吴当

元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 ► 5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