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中丞哀诗

· 余阙
结缨趋魏阙,俯仰二十霜。 化运易迁逝,故老今尽亡。 维时游公门,时节会高堂。 峥嵘奉馀论,炫耀晞报章。 制若缛绣陈,声若宝瑟张。 仪若龙文鼎,烨若照夜珰。 芊眠出工巧,幻妙极豪芒。 抽思究皇术,振藻咏时康。 是时朝廷上,才彦侯有望。 公如逸虬出,万骥为留行。 念此今已矣,松柏杳茫茫。 驱车入珂里,穹门委旧衡。 珠移青渊涸,桃尽故蹊荒。 龙火出劲秋,玉衡变春阳。 朝荣计已殒,夕香岂不芳。 感彼推轮始,恻恻我心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结缨:系好帽带,表示恭敬。
  • 魏阙:古代宫门外的观阙,代指朝廷。
  •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时间的短暂。
  • 化运:指自然界的变化和运行。
  •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比喻人的才华或地位显赫。
  • 奉馀论:接受并传播先贤的遗教。
  • 炫耀晞报章:指文章光彩夺目,如同阳光照耀下的露珠。
  • 缛绣:繁复华丽的绣品。
  • 宝瑟:珍贵的瑟,一种古代乐器。
  • 龙文鼎:装饰有龙纹的鼎,象征尊贵。
  • 照夜珰:夜明珠,比喻文章的光辉。
  • 芊眠:形容文采华美。
  • 豪芒:锋利的光芒,比喻文笔犀利。
  • 抽思:深入思考。
  • 皇术:治国之道。
  • 振藻:挥洒文采。
  • 时康:时世太平。
  • 才彦:有才华的人。
  • 逸虬:奔腾的龙,比喻杰出的人才。
  • 万骥:众多的骏马,比喻众多的人才。
  • 珂里:美好的居住地。
  • 穹门:高大的门。
  • 委旧衡:抛弃旧的衡量标准。
  • 青渊涸:深渊干涸,比喻人才凋零。
  • 桃尽故蹊荒:桃树凋零,旧路荒芜,比喻旧时的美好已经消失。
  • 龙火:指秋天的星象,比喻秋天的气息。
  • 玉衡:北斗七星的第五星,比喻时间的流转。
  • 朝荣:早晨的花朵,比喻年轻时的荣耀。
  • 夕香:晚上的香气,比喻晚年的成就。
  • 推轮:推动车轮,比喻推动事业的发展。

翻译

系好帽带,恭敬地走向朝廷,转眼间二十个春秋已过。自然界的变化迅速,老一辈的人都已经去世。那时我常游走于公门,时节来临时会聚集在高堂。我接受了先贤的遗教,文章光彩夺目,如同阳光照耀下的露珠。文章华丽如繁复的绣品,声音悦耳如珍贵的瑟。仪态尊贵如龙纹鼎,光辉灿烂如夜明珠。文采华美,笔锋犀利,深入思考治国之道,挥洒文采歌颂时世太平。那时朝廷上,有才华的人备受期待。公如同奔腾的龙,众多人才都为之驻足。想到这些,如今已成过去,松柏林中茫茫一片。驱车进入美好的居住地,高大的门已经抛弃了旧的衡量标准。深渊干涸,旧路荒芜,秋天的气息与春天的阳光交替。早晨的花朵已凋零,晚上的香气难道就不芬芳了吗?想起当初推动事业的发展,我的心中充满了悲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故人逝去的哀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结缨趋魏阙”象征着对朝廷的恭敬,“化运易迁逝”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公如逸虬出”则生动地比喻了杰出人才的非凡。诗人的语言华丽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过去辉煌的回忆和对现实荒凉的描绘,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余阙

元庐州人,字廷心,一字天心,先世为唐兀氏。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入为中书刑部主事,以忤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为翰林修撰。至正十二年,任淮西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守安庆,御来犯军,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拜淮南行省左丞。十七年十月,为陈友谅、赵普胜军包围。次年正月,城陷,自刭。谥忠宣。为文有气魄。有《青阳集》。 ► 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