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联句

· 江源
此岁年光此夕除,中庭灯火坐更初。 儿童烧竹翻嫌俗,闾巷驱傩谩叹渠。 君拜北堂欢寿母,我开南径接新居。 旅怀未必台郊苦,酒盏诗篇莫放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除夕: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通常指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 联句: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由两人或多人各作一句或多句,合而成篇。
  • 江源:明代诗人,生平不详。
  • 中庭:庭院之中。
  • 灯火:指点亮的灯。
  • 坐更初:指夜晚初更时分,即晚上七点到九点。
  • 烧竹:古代习俗,除夕夜燃烧竹子以发出爆裂声,用以驱邪。
  • 翻嫌俗:反而觉得俗气。
  • 闾巷:古代的街巷。
  • 驱傩:古代一种驱邪的仪式,通常在除夕夜进行。
  • 谩叹渠:轻蔑地叹息。
  • 北堂:指家中的正房。
  • 欢寿母:指为母亲庆祝生日。
  • 南径:指南边的小路。
  • 新居:新搬入的住所。
  • 旅怀:旅途中的思绪。
  • 台郊:指高台和郊外,这里泛指远方。
  • 酒盏:酒杯。
  • 诗篇:诗歌作品。
  • 莫放疏:不要放松,不要忽视。

翻译

在这个夜晚,一年就这样结束了,我在庭院中坐着,灯火初上。孩子们烧竹子,我却觉得这习俗有些俗气;街巷中进行着驱邪的仪式,我轻蔑地叹息。你在家中正房为母亲庆祝生日,我在南边的小路上迎接新家的到来。旅途中的思绪未必会感到远方的苦楚,但酒杯和诗篇,我们绝不能忽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除夕之夜的景象,通过对比儿童烧竹和街巷驱傩的习俗,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反思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诗中“君拜北堂欢寿母,我开南径接新居”展示了诗人对家庭和生活的不同态度,而结尾的“酒盏诗篇莫放疏”则强调了即使在忙碌和传统中,也不应忽视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传统的独立思考。

江源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