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希陶诗卷

· 朱同
典午忽兮不可寻,靖节感慨何其深。 赤松终遂博浪击,孤竹肯改西山心。 百年事异有兴废,旷代志同无古今。 希陶果解前人意,述酒雄篇时一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典午:指晋朝。典,掌管;午,在十二生肖中对应马,故“典午”暗指司马氏的晋朝。
  • 靖节:指陶渊明,因其谥号“靖节先生”。
  • 赤松: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博浪击:指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事件。
  • 孤竹:指孤竹国,古代小国,此处可能指坚守原则的人。
  • 西山心: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西山的决心。
  • 旷代:指超越时代。
  • 希陶:指希望像陶渊明那样的人。
  • 述酒:陶渊明有《述酒》诗,此处指吟咏酒与人生的诗篇。
  • 雄篇:指气势磅礴的诗篇。

翻译

晋朝忽然间已不可追寻,陶渊明的感慨是多么深沉。 赤松子最终还是参与了博浪沙的刺杀,孤竹国的人是否愿意改变他们坚守西山的决心? 百年间事情有兴有废,但超越时代的志向却无古今之分。 如果有人真的理解了前人的心意,那么他就会时常吟咏那些关于酒的雄浑诗篇。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晋朝、陶渊明以及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志向的深刻思考。诗中“典午忽兮不可寻”一句,既表达了对晋朝消逝的感慨,也隐含了对历史长河中个体命运的无奈。而“赤松终遂博浪击,孤竹肯改西山心”则通过对比赤松子与孤竹国人的选择,探讨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立场与坚持。最后两句则寄寓了对后人的期望,希望有人能理解前人的心意,继承并发扬那种超越时空的志向与情怀。

朱同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大同,号朱陈村民,又号紫阳山樵。朱升子。洪武中举明经,官至礼部侍郎。有文武才,工图绘,时称三绝。坐事死。著有《覆瓿集》。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