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静思天下事,黑白多见迷。 自非明知人,伊谁无所疑。 譬之鸦与鹭,同栖占林池。 黑白自分晓,何须苦相窥。 圣人明四目,烛理洞无遗。 台衡或昏暗,平治其资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伊谁:谁。
  • 台衡:指宰相的职位,比喻宰相。

翻译

静下心来思考天下的事情,发现黑白分明的事情常常让人迷惑。如果不是真正明智的人,谁又能无所怀疑呢?比如乌鸦和白鹭,它们虽然同栖一处,但黑白分明,无需互相窥探。圣人能够洞察四方,对事物的道理了如指掌,没有任何遗漏。但如果宰相昏庸,那么治理国家又该依靠谁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黑白分明的事物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明智之人的渴望和对昏庸宰相的担忧。诗中,“静思天下事”一句,即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而“黑白多见迷”则揭示了现实中的复杂和混乱。后文通过乌鸦和白鹭的比喻,强调了明智与昏庸的区别,以及明智之人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忧虑。

朱诚泳

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 13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