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内赠次前韵

· 江源
九重朝遣使边邮,敢谓贤劳万里游。 堂上蘋蘩须自荐,客边饥渴莫深忧。 长安儿女三秋别,明月关山两地愁。 问我今宵何处宿,居庸关上自旄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重:指皇帝。
  • 朝遣使边邮:朝廷派遣使者到边疆。
  • 敢谓:岂敢说。
  • 贤劳:辛苦劳碌。
  • 堂上蘋蘩:指家中的祭祀。蘋蘩,古代祭祀用的两种植物。
  • 自荐:自己主持。
  • 客边:在外的游子。
  • 长安儿女:指在长安的家人。
  • 三秋别:分别了三个秋天,即三年。
  • 明月关山: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边关和山川。
  • 两地愁:分别在两个地方的忧愁。
  • 居庸关: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位于今北京市昌平区。
  • 自旄头:独自在军旗之下,指在边关的军营中。

翻译

皇帝派遣使者到边疆,我岂敢说这是万里辛苦的旅行。家中的祭祀需要自己主持,作为在外的游子,不要过于担忧饥渴。与长安的家人分别了三年,明亮的月光下,我们在两个地方都感到忧愁。问我今晚会宿在何处,我将在居庸关上的军营中独自度过。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作为朝廷使者,远赴边疆的辛劳与对家人的思念。诗中,“九重朝遣使边邮”展现了使命的重大,“堂上蘋蘩须自荐”则透露出对家中事务的牵挂。后两句通过“长安儿女三秋别”和“明月关山两地愁”的对比,深刻描绘了诗人与家人分隔两地的愁苦。结尾的“居庸关上自旄头”则显示了诗人在边关的孤独与坚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情与责任感。

江源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