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倪韵答丘苏州三首

· 江源
财赋东南似蚕丝,民劳又值转输时。 庙堂累诏曾蠲税,闾巷何人复采诗。 行路有歌心靡靡,宽民无术意迟迟。 素餐已负清朝禄,敢望君恩劳载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倪韵:按照倪姓诗人的韵脚作诗。
  • 丘苏州:指丘濬,明代文学家,曾任苏州知府。
  • 财赋:财政收入。
  • 蠲税:减免税收。
  • 闾巷:指民间。
  • 采诗:古代有采集民间诗歌的制度,用以了解民情。
  • 靡靡:萎靡不振的样子。
  • 宽民无术:没有减轻民众负担的方法。
  • 素餐:白吃饭,指无功受禄。
  • 清朝禄:指在清明的朝廷中担任官职所享有的俸禄。
  • 劳载驰:辛苦奔波。

翻译

财政收入在东南地区如同蚕丝般细密,而民众的辛劳又恰逢税收征收的时节。朝廷虽多次下诏减免税收,但民间又有谁还在采集诗歌以了解民情呢?行路的人们唱着歌,心情萎靡不振,我却没有减轻民众负担的方法,心中感到迟疑不决。我已经无功受禄,辜负了朝廷的俸禄,又怎敢奢望君恩,辛苦奔波呢?

赏析

这首作品反映了明代东南地区的财政状况和民众的艰辛生活。诗中,“财赋东南似蚕丝”形象地描绘了财政的细密与繁重,而“民劳又值转输时”则直接表达了民众在税收征收时的辛劳。后文通过对朝廷减免税收与民间采诗制度的提及,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最后,诗人以自责的口吻,表达了对无功受禄的愧疚和对减轻民众负担的无能为力,体现了其深切的民本思想和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承担。

江源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