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易太史归省湖南

楚乡秋去息风尘,碧石清沙江色新。 入里竞迎金马士,趋庭遥拜白头人。 天边拄杖寻南岳,海畔登楼望北辰。 亦是长沙词赋客,莫看摇落重伤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史:古代官名,负责记载史事、编写史书。
  • 楚乡:指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
  • 风尘: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 碧石清沙:形容江水清澈,河床石头和沙子清晰可见。
  • 金马士:指有才华的士人,这里特指易太史。
  • 趋庭:指子女在父母面前行礼,表示尊敬。
  • 白头人:指年老的父母。
  • 南岳:指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
  • 北辰:北极星,古代常用来比喻朝廷或皇帝。
  • 长沙词赋客:指在长沙一带有才华的文人。
  • 摇落:指秋天树叶凋零,比喻事物的衰败或人的失意。

翻译

秋天离开了繁忙的楚乡,风尘不再,只见碧绿的石头和清澈的沙子,江水显得格外新鲜。回到家乡,人们争相迎接这位才华横溢的士人,他在父母面前恭敬地行礼。他像天边的拄杖一样,寻找着南岳的踪迹,又像海畔的人一样,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星辰。他也是长沙一带的词赋高手,但请不要因为秋天的凋零而过于伤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易太史归乡的情景,通过“碧石清沙江色新”等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楚乡的宁静与美丽。诗中“入里竞迎金马士,趋庭遥拜白头人”表达了家乡人对易太史的尊敬和爱戴,以及他对父母的孝敬。末句“莫看摇落重伤神”则是对易太史的劝慰,希望他不要因为秋天的凋零而过于伤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采。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