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徵上陵还有赠

仙郎昨自五陵归,骏马朝回独掩扉。 已向西山瞻帝寝,更从北极跳王畿。 霜钟涧壑流清汉,玉殿松杉眇翠微。 先帝侍臣零落尽,泰园宫草日霏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仙郎:对他人之子的美称。
  • 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均在长安附近。当时富家豪族和外戚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之地。
  • :望,远看。
  • 帝寝:帝王的陵墓。
  • 北极:指帝都。
  • 王畿:古时天子直接管辖的地区,这里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 霜钟:指钟声,因钟声清脆如霜,故称。
  • 涧壑:山涧和沟壑。
  • 清汉:银河,这里指天河。
  • 玉殿:指宫殿。
  • 松杉:松树和杉树,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坚韧。
  • :远望。
  • 翠微:山色青翠,这里指青山。
  • 侍臣:侍奉帝王的臣子。
  • 零落:散失,这里指去世。
  • 泰园:指帝王的园林。
  • 宫草:宫中的草。
  • 霏霏: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翻译

昨夜,仙郎从五陵归来,独自掩上门扉,马蹄声在清晨回响。他已向西山远望帝王的陵墓,又从京城中心眺望王畿之地。霜钟之声在涧壑间回荡,仿佛流入清澈的天河,玉殿旁的松杉在青翠的山色中显得遥远。先帝的侍臣们已纷纷离世,泰园中的宫草却日益茂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从五陵归来的情景,通过对比帝陵的庄严与宫草的茂盛,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哀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霜钟涧壑”、“玉殿松杉”,营造出一种既庄严又凄美的氛围。末句“先帝侍臣零落尽,泰园宫草日霏霏”更是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