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江侍御

· 佘翔
疏乞归来隐薜萝,五花曾忆旧鸣珂。 山林自爱羊求在,京路焉知绛灌多。 桂树秋寒香缥缈,云门月净影嵯峨。 ?知千里登龙日,车马萧然任可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薜萝(bì luó):薜荔和女萝,两种植物名,常用于比喻隐士的居处。
  • 五花:指官服上的五种花纹,代指高官。
  • 鸣珂:珂是马勒上的装饰品,鸣珂指高官显贵的车马声。
  • 羊求:指羊祜和求仲,两人都是古代的隐士。
  • 绛灌:绛指绛侯周勃,灌指灌婴,两人都是汉初功臣,这里指代权贵。
  • 云门:山门,指隐居的山林。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 ?知:即“岂知”,表示反问。
  • 登龙:比喻升官显贵。
  • 萧然:形容冷清、空寂。
  • 任可罗:任意可捕捉,比喻无人打扰。

翻译

我请求辞官归来,隐居在薜荔和女萝之间,曾经穿着五种花纹的官服,听着高官显贵的车马声。 山林中自然有我爱的羊祜和求仲这样的隐士,而在京城,怎会知道权贵如绛侯周勃和灌婴那样多。 秋天的桂树散发着缥缈的香气,云门山月光下,山影高峻。 谁知道千里之外升官显贵的那一天,车马声冷清,任由我自由自在,无人打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心境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薜萝”、“羊求”等隐逸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对权贵的淡漠。尾联以“登龙日”与“车马萧然”对比,突显了诗人对隐居自由的珍视,以及对世俗荣华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

佘翔

明福建莆田人,字宗汉,号凤台。嘉靖三十七年进士。任全椒知县。与御史议事意见相左,即拂衣罢去,放游山水以终。工诗,有《薜荔园诗稿》及《文草》。 ► 12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