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方叔渊先生自赵屯归城中韵
晨发赵屯路,郊务曷胜纪。
扁舟转重滩,棹激浪还汜。
村深鸡竞鸣,时见出农耜。
枫林宿霭收,茅屋炊烟起。
依稀远江湖,渐觉近城市。
逢人问归程,舟子行且喜。
宿雨起新涨,蒹葭没秋水。
思倦名利涂,醒心甘洗耳。
先生弃儒冠,高蹈出乡里。
优游吴楚间,生事丹砂里。
壮年厌世纷,岁暮少知己。
欲拂珊瑚竿,东溟钓青鲤。
学仙终难期,世事那有已。
得钱聊问道,垂老无妻子。
故人怀千里,岂念固穷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曷(hé):何,什么。
- 棹(zhào):船桨,这里指划船。
- 汜(sì):水边。
- 耜(sì):古代的一种农具,类似锄头。
- 霭(ǎi):轻雾。
- 茅屋:用茅草覆盖屋顶的简陋房屋。
- 依稀:模糊不清的样子。
- 舟子:船夫。
- 蒹葭(jiān jiā):芦苇。
- 洗耳:比喻远离世俗,专心修养。
- 儒冠:指儒生的帽子,代指儒学或儒生身份。
- 高蹈:远行,这里指隐居。
- 生事:生活事务。
- 丹砂:朱砂,古代炼丹的主要原料,这里指炼丹。
- 岁暮:年底,比喻晚年。
- 珊瑚竿:用珊瑚装饰的钓鱼竿,形容精美。
- 东溟:东海。
- 青鲤:青色的鲤鱼,这里可能指传说中的神鱼。
- 问道:寻求道教的修行之道。
- 垂老:晚年。
- 固穷士:坚守贫穷的士人。
翻译
清晨从赵屯出发,沿途的景色无法一一记述。小船穿过重重滩涂,激起的水花又回落到水边。村庄深处,鸡鸣声此起彼伏,不时看到农民扛着农具出门。枫林中的雾气渐渐散去,茅屋上升起了炊烟。模糊地望见远处的江湖,渐渐感觉到接近城市。遇到行人询问归程,船夫边划船边欢喜。昨晚的雨水引发了新的涨水,芦苇被秋水淹没。厌倦了名利的追逐,心灵渴望得到净化,甘愿远离尘嚣。先生放弃了儒生的身份,隐居出走于乡里。在吴楚之间悠闲地游历,生活依赖于炼丹之事。壮年时厌倦了世间的纷扰,晚年却少有知己。想要拿起珊瑚装饰的钓鱼竿,在东海钓取青色的鲤鱼。学习仙道终究难以预料,世间的事务永无止境。得到钱财后便寻求道教的修行之道,晚年无妻无子。怀念千里之外的故人,谁会想到坚守贫穷的士人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赵屯返回城中的旅途景色和内心感受。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的心情随着景色的变化,从清晨的出发到接近城市的感受,再到对归程的询问,展现了旅途中的心路历程。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道教修行和远离尘嚣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知己难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