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知己晋参军,画手分传老可文。 碎影贴金初得月,寒梢耸翠欲干云。 平生自是轻馀子,一日那能无此君。 解为南风却炎暑,拟封清渭答殊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晋参军:指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他曾任参军。
  • 老可文:指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因其书法风格老练而文雅,故称“老可文”。
  • 碎影贴金:形容月光透过竹叶,在地面上形成的斑驳光影,如同贴上了金箔。
  • 寒梢耸翠:形容竹子的尖端在寒冷中显得更加翠绿,高高耸立。
  • 干云:直插云霄,形容竹子高耸。
  • 馀子:指其他的人或物。
  • 此君:指竹子。
  • 解为南风:意指竹子的清凉能够像南风一样解除炎热。
  • 却炎暑:消除炎热。
  • 拟封清渭:比喻将竹子的清凉比作渭水的清澈。
  • 答殊勋:回报特别的功勋或恩惠。

翻译

当年与晋朝的参军王羲之是知己,他的画技和书法艺术流传至今。月光初照,竹影斑驳如贴金;寒风中,竹梢翠绿高耸,仿佛要插入云霄。平生自视甚高,不轻视他人,但怎能一日无竹相伴。竹子的清凉如同南风,能驱散炎热的暑气;我愿将竹子的清凉比作渭水的清澈,以回报它特别的功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竹子高洁、清凉的特质,以及诗人对竹子的深厚情感。诗中“碎影贴金”和“寒梢耸翠”等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的竹影和寒风中的竹梢,表达了竹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美。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拟人,将竹子的清凉与南风、渭水相比,赋予竹子以人的情感和功勋,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赞美和依赖。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