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坐有感
青山围四旁,南断如金玦。
残霞映寒碧,杳杳鸟孤没。
我本忘机人,忽忽老岁月。
身系三家村,心到极穷发。
萧然病脚僧,丈室坐说法。
事业谁做尽,尧舜行不彻。
义理谁说尽,孔孟引不发。
有心阻世用,自来同一辙。
人生直如寄,世路会有役。
何时拂衣去,结筏造溟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玦(jīn jué):金属的半环形有缺口的佩玉,古代常用以赠人表示决绝。
- 忘机:指消除机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与世无争。
- 极穷发:指极远的北方不毛之地。
- 病脚僧:指行动不便的僧人。
- 丈室:指僧人的居室。
- 尧舜:古代的圣明君主。
- 孔孟:孔子和孟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溟渤:指大海。
翻译
青山环绕四周,南边的缺口如同金玦。残余的霞光映照着寒冷的碧空,孤鸟渐渐消失在远方。我本是忘却机巧之人,却不知不觉老去。身陷于三家小村,心却向往着极北的荒凉之地。我如同行动不便的僧人,坐在丈室中讲法。事业谁能做到尽头,尧舜的德行也未曾完全实现。义理谁能说得尽,孔孟的教诲也未能完全展开。有心阻挡世间的纷扰,却总是走上同一条道路。人生不过是一场暂时的寄居,世间的道路总有劳役。何时才能拂袖而去,乘筏前往浩瀚的大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青山”、“残霞”、“孤鸟”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自比为“忘机人”,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厌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的结尾,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