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佩令

· 王哲
害风王三,前时割税。为酒爱、饮中沉醉。往往来来,眼前事、全然不记。与仁人、当街打睡。 腋袋头巾,尽皆遗弃。有经文、里面诀秘。深谢明公,发善心,与予拈起。解佩令、报贤好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害风王三:指作者王喆,害风是自嘲的说法,意指自己行为放荡不羁。
  • 割税:指放弃世俗的束缚和责任。
  • 饮中沉醉:在饮酒中沉醉。
  • 当街打睡:在街上公然睡觉,形容放浪形骸。
  • 腋袋头巾:指随身携带的物品,象征世俗的束缚。
  • 经文:指宗教或哲学的经典文献。
  • 诀秘:秘诀,指深奥的道理或方法。
  • 明公:对有德行的人的尊称。
  • 发善心:指表现出善意或做好事。
  • 解佩令:解下佩带的令牌,表示接受对方的善意。

翻译

王喆自称害风王三,之前割舍了世俗的税赋。因为喜爱饮酒,常常沉醉其中。来来去去,眼前的事情全都记不得了。与仁人一起,在街上公然睡觉。

随身携带的腋袋和头巾,全都遗弃了。有经文中的深奥秘诀。深深感谢那位有德行的人,他发善心,为我捡起了这些。我解下佩带的令牌,回报他的好意。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王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通过“割税”、“饮中沉醉”、“当街打睡”等行为,描绘了一个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自我形象。同时,通过“腋袋头巾”的遗弃和“经文”中的“诀秘”,表达了作者对世俗束缚的抛弃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最后,通过“解佩令”回报“明公”的好意,展现了作者对善意的感激和对精神指引的珍视。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