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愚隐智东堂

落日太湖上,归舟又碛沙。 百年同是客,两寺即为家。 老竹仍多笋,枯藤也自花。 何时结茅屋,相伴老烟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碛沙(qì shā):指水中的沙洲。
  • 两寺:指作者所居住的两座寺庙。
  • 老竹:指已经生长多年的竹子。
  • 枯藤:指干枯的藤蔓。
  • 结茅屋:建造简陋的茅草屋。
  • 烟霞:指山间的云雾,常用来形容隐居的生活环境。

翻译

夕阳西下,太湖之上,我乘舟归来,停靠在沙洲旁。 百年人生,我们都是过客,这两座寺庙,便是我的家。 那老竹依旧能生出嫩笋,枯藤也能自开花朵。 何时我能建起一座茅屋,与你相伴,在山间的云雾中老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落日太湖上,归舟又碛沙”以夕阳和湖光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后句“百年同是客,两寺即为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寺庙生活的依恋。诗的最后两句“何时结茅屋,相伴老烟霞”则强烈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