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雪坡太守东阡道中二首

上相深求治,明公独爱民。 三江不用武,两郡且行春。 陇麦连村好,池秧得雨频。 数州飘泊者,来此避风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相:指宰相或高级官员。
  • 深求治:深入追求治理之道。
  • 明公:对有名位者的尊称。
  • 爱民:关心和爱护百姓。
  • 三江:泛指江河,这里可能指具体的地理位置。
  • 不用武:不使用武力。
  • 两郡:两个郡县。
  • 行春:巡视春耕。
  • 陇麦:田野中的麦子。
  • 连村好:遍布村庄,生长良好。
  • 池秧:池塘中的稻秧。
  • 得雨频:频繁得到雨水。
  • 数州:几个州。
  • 飘泊者:流浪者。
  • 避风尘:避开战乱和纷扰。

翻译

高级官员深入追求治理之道,而明公您特别关心和爱护百姓。在这三江之地,我们无需动用武力,而您却在两个郡县巡视春耕。田野中的麦子遍布村庄,生长得很好,池塘中的稻秧也频繁得到雨水滋润。来自几个州的流浪者,都来到这里避开战乱和纷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级官员的治理理念和实际行动。诗中,“上相深求治,明公独爱民”展现了官员的治国理念,强调了深入治理和爱护百姓的重要性。后文通过描述“三江不用武,两郡且行春”以及农田的丰收景象,进一步体现了这位官员的和平治理和关注民生的态度。最后,提到“数州飘泊者,来此避风尘”,则反映了该地区在官员治理下的安定和繁荣,成为了避难者的庇护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