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子威赴国子监时康鲁瞻亦除监司业

曾占龙头第一名,先生元是监诸生。 楼船近向淮南发,驿骑虚从颍上迎。 宣室几年无贾谊,諌垣今日有阳城。 同寅更得同年者,同振斯文答圣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头:指科举考试中的状元。
  • 监诸生:指国子监的学生。
  • 楼船:古代的大型船只,常用于官员的出行。
  • 淮南:地名,今安徽省淮南市一带。
  • 驿骑:古代传递文书、消息的骑马信使。
  • 颍上:地名,今安徽省颍上县。
  • 宣室:指皇宫中的宣室,即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 贾谊: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 諌垣:指朝廷中的谏官,负责向皇帝进谏。
  • 阳城:人名,可能是指当时的某位谏官。
  • 同寅:同僚,指一起工作的官员。
  • 同年:科举考试同一年中举的人。
  • 斯文:指文化、文学或文人。
  • 圣明:指皇帝,表示皇帝的智慧和英明。

翻译

曾经在科举考试中夺得状元的你,如今已是国子监的学生。 大型船只即将驶向淮南,而驿站的骑手也已在颍上迎接。 皇宫中多年未见贾谊这样的才子,而今天朝廷中有了像阳城这样的谏官。 与同僚中还有同年中举的朋友,一同振兴文化以报答皇帝的英明。

赏析

这首作品是成廷圭为送别李子威赴国子监而作,同时也提到了康鲁瞻被任命为监司业的事情。诗中,成廷圭赞扬了李子威的才华和成就,将他比作科举状元,并期待他在国子监中继续发扬光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朝廷中出现贤能之士的欣慰,以及对文化振兴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对国家文化的关心和责任感。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