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杨求仁何道二山韵

· 牟巘
雪堂西席雪江水,广文先生是乡里。 此翁平生事崛奇,欲上虚空鞭騄耳。 迩来深藏老锋锷,未许容易试越砥。 插天光气尚历历,若为著渠岩石里。 仲华本愿郡文学,百年功名一日起。 峥嵘今不少自贬,吾道毋乃太孤峙。 苦将新句调山灵,不遣陈迹蹋死鬼。 世俗贵耳不贵目,谁得其皮兼得髓。 翰林主人墨客卿,会将此事全付子。 吾衰正复何所用,两钱之锥漫苴履。 固知梅老难抵当,夜半偏师来研垒。 襆砚囊笔俱坚坐,尔以不战淹客晷。 天地冻合万木僵,军中颇怪多堕指。 春风呼酒为解严,十部从事贤一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雪堂:指学堂,这里可能指杨求仁的学府。
  • 西席:古代对老师的尊称。
  • 雪江水:比喻清澈的江水,这里可能指学府附近的环境。
  • 广文先生:对杨求仁的尊称。
  • 崛奇:奇特,不平凡。
  • 虚空:天空。
  • 騄耳:古代传说中的神马,这里比喻高远的志向。
  • 锋锷:刀剑的刃和尖,比喻才华或锐气。
  • 越砥:越国的磨刀石,比喻磨练。
  • 历历:清晰可见。
  • 峥嵘:比喻才华横溢。
  • 孤峙:孤独地站立,比喻独立不群。
  • 墨客卿:对文人的尊称。
  • 锥漫苴履:用锥子随意刺破草鞋,比喻无用或不值一提。
  • 偏师:指小规模的军队或力量。
  • 研垒:研究学问的堡垒。
  • 堕指:因寒冷而手指冻伤。
  • 十部从事:指从事文学创作的十个部门。

翻译

在雪堂的西席,面对着清澈的雪江水,广文先生是我们的同乡。这位老先生一生行事奇特,志向高远如同要骑着神马直上云霄。近来他深藏不露,才华和锐气未曾轻易展示,就像未经磨练的刀剑。他的光华和气质依然清晰可见,仿佛被赋予了岩石般的坚韧。

仲华原本希望成为郡中的文学官员,百年的功名一朝之间便可成就。他的才华横溢,但似乎有些自贬,我们的道路难道不是太过孤独吗?他苦心创作新诗来讨好山灵,不愿让陈旧的痕迹践踏死去的鬼魂。世俗看重名声而不看重实际,谁能同时得到表面的荣耀和内在的精髓?

翰林院的主人和墨客们,将这些事情全都交给了你。我这老朽还有什么用处呢,不过是两枚铜钱买来的锥子,随意刺破草鞋罢了。虽然知道梅花老了难以抵挡,但夜半时分,小规模的军队来研究学问的堡垒。带着砚台和笔,坚定地坐着,你不用战斗就能拖延时间。

天地间冻得万木僵硬,军中多有手指冻伤的怪事。春风呼唤着酒来解除严寒,十部从事文学创作的部门,只用一张纸就能表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杨求仁的赞美和自我调侃,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和才华的深刻理解。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如“雪堂西席雪江水”描绘了一个清雅的学习环境,“欲上虚空鞭騄耳”表达了杨求仁的高远志向。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世俗看重名声而忽视实质的批判,以及对自己晚年无用的自嘲。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