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怀林处士

· 白珽
昔有林处士,结庐邻峰巅。 年年不入城,梅花有佳联。 童鹤三数口,负郭十亩田。 弟侄列朝裾,咸平好时年。 人品既已高,奉养常充然。 嗟我何为者,日用买山钱。 爱诗不能佳,未了区中缘。 空有一寸心,羡杀处士贤。 饱看贵人面,不若饥看天。 搥床呼伯雅,且此相周旋。 有田足几时,卓哉坡翁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林处士:指隐居山林的贤士。
  • 结庐:建造简陋的房屋。
  • 峰巅:山峰的顶端。
  • 佳联:美好的对联。
  • 童鹤:指家中的孩童和饲养的鹤。
  • 负郭:靠近城郭。
  • 朝裾:朝服,指在朝为官。
  • 咸平:指和平盛世。
  • 充然:充足的样子。
  • 买山钱:指购买山林隐居所需的费用。
  • 区中缘:尘世的缘分。
  • 搥床:敲打床铺,表示激动或不满。
  • 伯雅: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道。
  • 坡翁:指苏轼,因其号东坡居士。

翻译

从前有位林处士,他在山峰之巅建了一座小屋。每年都不进城,只与梅花相伴,留下美好的对联。家中有着孩童和饲养的鹤,靠近城郭有十亩田地。他的弟侄都在朝为官,正值和平盛世。他的人品高尚,生活也总是充裕。

而我呢,每天都要为购买山林隐居的费用发愁。虽然喜爱诗歌,却写不出好诗,未能了结尘世的缘分。我空有一颗向往之心,羡慕林处士的贤德。饱看贵人的面孔,不如饥饿时仰望天空。我敲打着床铺呼唤伯雅,只想与他这样相互周旋。有田地又能维持多久呢?正如苏轼所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林处士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的厌倦。诗中“饱看贵人面,不若饥看天”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然天地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白珽

宋元间钱塘人,字廷玉,号湛渊,又号栖霞山人。少颖敏,博通经史。世祖至元末授太平路儒学正,摄行教授事,建天门、采石二书院。仕至儒学副提举。诗文一主于理,刘辰翁称其诗逼陶、韦,书逼颜、柳。有《湛渊集》。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