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蛇笏
孔明庙前柏,手版贼其枝。
枯秭无生气,众目炫一时。
何如孔公笏,铁面含霜姿。
虺蛇何足道,正气屡奸欺。
祥符庆历间,岂无纤人斯。
闻之胆为落,不在彼在兹。
圣学亿万年,圣源浩无涯。
八传得巨源,愤学求似之。
遗经与遗物,保护如婴儿。
万里去复远,见者咸赍咨。
况此一尺槐,千载孔林思。
非无原壤杖,非无少正铍。
用舍各有时,小大各有施。
畴能起段公,共赋甘棠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击蛇笏:指用笏板击打蛇的动作,这里比喻正义之举。
- 孔明:即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智慧与忠诚的象征。
- 手版: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板子,用以记事。
- 贼其枝:破坏其枝条,比喻损害正义的行为。
- 枯秭:干枯的稻草,比喻无生气或无价值之物。
- 众目炫一时:一时之间引人注目。
- 虺蛇:小蛇,比喻小人和邪恶。
- 正气:正直的气概。
- 奸欺:欺诈和背叛。
- 祥符:吉祥的征兆。
- 庆历:北宋仁宗年号,代表一个时期。
- 纤人:小人,指品行不端的人。
- 圣学:指儒家经典学问。
- 圣源:儒家学问的根源。
- 八传:指学问的传承。
- 巨源:指学问的深厚源泉。
- 遗经:指流传下来的经典。
- 遗物:指流传下来的物品。
- 赍咨:叹息,表示遗憾或同情。
- 畴能:谁能。
- 段公:指段秀实,唐代名臣,以正直著称。
- 甘棠:古代传说中的树,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地方。
翻译
在孔明庙前的柏树下,有人用手版破坏其枝条。那些干枯无生气的稻草,一时之间却引人注目。但不如孔公的笏板,铁面含霜,正气凛然。小蛇何足挂齿,正气屡遭奸诈之人的欺凌。在祥符庆历年间,难道没有小人存在吗?听到这些,胆子都会为之落,不在于外在的环境,而在于内心的正气。
儒家学问传承亿万年,其根源浩无边际。经过八代的传承,得到了深厚的学问源泉,愤学以求与之相似。流传下来的经典和物品,如同保护婴儿一般珍视。虽然远行万里,见到的人都会为之叹息。何况这一尺长的槐树,千载以来孔林的思念。并非没有原壤的杖,也非没有少正的铍。用与舍各有其时,大小各有其用。谁能像段公那样,共同赋诗赞美甘棠之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孔明庙前柏树与孔公笏板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正直气概的推崇和对奸诈小人的鄙视。诗中“正气屡奸欺”一句,深刻揭示了正义在邪恶势力面前的无奈与坚韧。通过对儒家学问的赞美和对传承的重视,诗人展现了对于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维护。最后通过对段公的赞美,表达了对于正直品质的向往和对于美好事物的颂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正义和学问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