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陈太博诸公登六和塔

· 白珽
龙山古化城,浮屠峙其巅。 开殿生妙香,金碧森贝筵。 应真俨若生,倒飞青金莲。 头陀绀林丛,导我丹梯缘。 初犹藉佛日,閟境鯈已玄。 回头失谁何,叫啸衣相牵。 且复忍须臾,当见快意天。 娇儿诧先登,网户相钩连。 炯若蚁在珠,九曲随盘旋。 烂烂沧海开,落落云气悬。 群峰可俯拾,背阅黄鹄骞。 奇观兴懦夫,便欲凌飞仙。 绝顶按坤维,始见南纪偏。 神京渺何许,王气须停躔。 舟车集百蛮,岛屿通人烟。 一为帝王州,气压三大千。 罡风洒毛发,铎语空蝉联。 红红杏园花,愧乏慈恩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屠(fú tú):佛塔。
  • 金碧:指金碧辉煌的装饰。
  • 贝筵(bèi yán):指用贝壳装饰的供品台。
  • 应真:指佛像。
  • 头陀(tóu tuó):指僧人。
  • 丹梯:红色的楼梯,这里指塔内的楼梯。
  • 閟境(bì jìng):幽深的境地。
  • 鯈已玄(chóu yǐ xuán):形容境地深邃神秘。
  • 叫啸:大声呼喊。
  • 须臾(xū yú):片刻。
  • 炯若(jiǒng ruò):明亮的样子。
  • 九曲:形容曲折。
  • 盘旋:环绕上升。
  • 背阅:背对着看。
  • 黄鹄骞(huáng hú qiān):黄鹄飞翔的样子。
  • 坤维:指大地。
  • 南纪:指南方的边界。
  • 神京:指京城。
  • 王气:指帝王的气象。
  • 停躔(tíng chán):停留。
  • 百蛮:指各族。
  • 岛屿:岛和屿,指小岛。
  • 帝王州:指帝王的领地。
  • 罡风(gāng fēng):强劲的风。
  • 铎语(duó yǔ):铃声。
  • 慈恩篇:指佛教经典。

翻译

龙山古老的化城,佛塔矗立在其顶端。 打开殿门,飘出美妙的香,金碧辉煌的贝筵。 佛像仿佛活了,倒悬着青金莲。 僧人从蓝绿色的林中走出,引导我沿着红色的楼梯攀登。 起初还依赖佛光,幽深的境地已变得神秘。 回头一看,不见了同伴,大声呼喊,衣服相牵。 再忍耐一会儿,就能见到令人愉悦的天空。 我的孩子炫耀着先登,网状的窗户相互连接。 明亮如蚁在珠上,九曲的路线随盘旋而上。 广阔的沧海展开,云气悬在空中。 群山可以俯瞰,背对看黄鹄飞翔。 奇观激发了懦夫,便想凌空飞仙。 在绝顶触摸大地,才见南方的边界偏远。 京城在哪里,帝王的气象必须停留。 船只和车辆聚集在各族,岛屿与人烟相通。 这里是帝王的领地,气势压倒三大千世界。 强劲的风吹拂毛发,铃声空灵连绵。 红红的杏园花,愧疚缺乏佛教经典。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与同伴一同登塔的壮观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塔内的金碧辉煌和塔外的美景。诗中,“应真俨若生,倒飞青金莲”等句,生动地描绘了佛像的庄严与神秘。而“炯若蚁在珠,九曲随盘旋”则巧妙地比喻了登塔的曲折与艰难。最后,诗人通过“神京渺何许,王气须停躔”表达了对京城的向往和对帝王气象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

白珽

宋元间钱塘人,字廷玉,号湛渊,又号栖霞山人。少颖敏,博通经史。世祖至元末授太平路儒学正,摄行教授事,建天门、采石二书院。仕至儒学副提举。诗文一主于理,刘辰翁称其诗逼陶、韦,书逼颜、柳。有《湛渊集》。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