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令尹任满

长洲赤子穷无告,正赖郎官为抚摩。 兵后人家犹耒耜,日长官社有弦歌。 越来溪上波声小,鲁望祠前月色多。 自古长才须大用,荐书元不待常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洲:地名,今江苏省苏州市的一部分。
  • 赤子:原指初生的婴儿,这里指百姓。
  • 穷无告:生活困苦,无处求助。
  • 抚摩:抚慰,关怀。
  • 耒耜(lěi sì):古代农具,这里指农业生产。
  • 官社:官府设立的社稷,即官方的祭祀场所。
  • 弦歌:古代教育的一种形式,这里指文化教育。
  • 越来溪:地名,位于苏州。
  • 鲁望祠:地名,可能是指纪念某位名叫鲁望的人的祠堂。
  • 荐书:推荐信。
  • 常何:人名,可能是指某个常被推荐的人。

翻译

长洲的百姓生活困苦,无处求助,正是依赖你这位官员来抚慰关怀。战乱之后,人们仍然坚持耕作,白天在官府的社稷前,还能听到弦歌之声。越来溪上的波声渐渐小了,鲁望祠前的月光却更加明亮。自古以来,有才能的人总是被重用,推荐信往往不需要等待常何这样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成廷圭送别即将离任的马令尹时所作,表达了对马令尹在任期间对百姓的关怀和贡献的赞赏。诗中通过描绘长洲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官府的文化氛围,展现了马令尹的政绩。后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寓意马令尹的功绩如月光般明亮,而他的才能也必将得到更大的发挥。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是对马令尹的赞美,也是对其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