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州李判官供给役满归

千里旌旗接轴轳,王师日久费供需。 秪知天下金如土,岂谓人间米似珠。 此日论功犹受赏,何人报主肯忘躯。 讵无执法如公者,能上封章亦丈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旌旗 (jīng qí):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帜,也泛指各种军旗。
  • 轴轳 (zhóu lú):古代用于牵引战车的木轮。
  • 供需 (gōng xū):供给和需求,这里指军需物资的供应。
  • 秪知 (zhī zhī):只知道。
  • 金如土:形容金钱非常多,如同泥土一样普遍。
  • 米似珠:形容米非常珍贵,如同珍珠一样稀有。
  • 论功:评定功绩。
  • 受赏:接受奖赏。
  • 报主:效忠君主。
  • 忘躯:不顾自己的生命。
  • 执法:执行法律。
  • 封章:上奏皇帝的文书。

翻译

千里之外的军旗与战车相连,王师长久征战,军需物资消耗巨大。 只知道天下的金钱多如泥土,哪知人间的米粮却贵如珍珠。 今日论功行赏,有人受到奖赏,那么有谁会忘记效忠君主,不惜牺牲自己呢? 难道没有像您这样公正执法的人吗?能够上书皇帝,也是一位大丈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争时期军需物资的紧张和人们对忠诚与牺牲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金如土”和“米似珠”,突显了战争带来的物资短缺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后两句则赞扬了李判官的公正执法和对国家的忠诚,表达了对其高尚品质的敬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成廷圭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英雄人物的崇高敬意。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543篇诗文